close

" 噠 ,  噠噠 , 噠噠 , 噠噠噠 , 噠噠噠 , 噠噠噠 , 噠噠噠噠 , 噠噠噠噠 "

充滿節奏感的打字機敲打聲響搭配鋼琴配樂,是我對《贖罪》這部電影的最大印象。


sound-in-film.jpg


第一次知道這部電影是在十年前電影音樂賞析的課堂中,當初老師播放電影的經典配樂片段,我回宿舍後便找了完整版來看,當時對於劇情的理解並沒有那麼完整,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的配樂與莎柔絲羅南Saoirse Ronan在這部電影中的演出。
 


十年後的今日會想再二刷這部電影,也是因為近幾年看了莎柔絲羅南的幾部電影《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愛在他鄉》、《淑女鳥》,對她生動自然的演出感到興趣,且最近也看了同是導演喬 · 萊特Joe Wright所執導的《傲慢與偏見》,就想著來重新看《贖罪》。

 

778.jpg
 

同是以1930年代的英國鄉紳家庭為背景,《贖罪》所描述的愛與電影氛圍是比《傲慢與偏見》更令人窒息與壓力的,它不單純一部愛情電影,雖然電影海報設計得如同文藝愛情電影一般。它講述的卻是關於角色心境的轉換與大時代戰亂中來不及彌補的罪過,比起海報上中的男女,莎柔絲羅南所飾演的Briony實則為本片的主角。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尤其是還不成熟的青少年時期,多多少少會懵然為了喜歡的人做出一些自私且欠思考的舉動。Briony也是如此,她暗戀著Robbie並邀請他去看她所編寫並執導的劇作,Robbie拒絕了她,「被拒絕」這在青春期的少女心中可是多嚴重一件事,即使心思說不出口但Briony肯定是耿耿於懷。

 

atonement-1200-1200-675-675-crop-000000.jpg atonement-2007.jpg


Cecilia與Robbie經典的水池場景,劃分了眼見與事實。導演先是讓觀眾跟著Briony的視角遠而片段地看著事件,後又帶著觀眾回溯了一次事件的始末。但Briony看不件事件的全貌,僅能以片段畫面來判斷、並想像為什麼姊姊與Robbie會在水池旁如此裸露曖昧,姊姊又生氣地走掉,她只認定他所認為的,誤會就因而產生。

Robbie因為水池事件想跟Cecilia道歉寫了一封道歉信,卻陰錯陽差之下把有著露骨內容的告白信請Briony轉交給Cecilia。我覺得Robbie拿信件給Briony的這一段的電影節奏也相當有趣,看過的人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

Briony拿了錯誤的那封信件快速奔跑 → Robbie像是想起什麼地低喃一聲 'Briony' → 鏡頭帶往Robbie家中打字機旁那封正確的道歉信 → Robbie知道自己拿錯信了大喊 'Briony!!!'

跑走的Briony好奇(白目)地偷看了信件的內容,內容相當露骨對她來說自然無法接受,心中不免又開始胡思亂想。接著又目睹了姊姊與Robbie親熱的畫面,年紀尚小的她不懂得男女情慾之事且受了信件影響,認定了Robbie就是個變態色情狂,殊不知姊姊與Robbie兩人是真心互相喜歡的。當日晚宴後,Briony的表姊在夜晚的草叢中被不明男子性侵,Briony親眼目睹並指證犯人為Robbie。

'yes, I saw him. I know is him.'  聽到此句話不免會令人懷疑Briony究竟是親眼所見還是只是她認為是Robbie。

再度確認後她又表示:'yes, I did I saw him.'  並且親眼所見,回答地斬釘截鐵。接著她還去姐姐房間偷取出那封信,讓眾人因此更相信她的證詞。即使Cecilia知道一切都是Briony編撰的故事,卻也無法讓Robbie洗清冤屈,從此Robbie入獄,一對戀人因此被迫分離。

 

MV5BN2E1MzM4ZWYtYWFhYy00MDM3LWE1N2MtNzcwZDhmYTYyY2U3XkEyXkFqcGdeQXVyNjUwNzk3NDc@._V1_.jpg   Atonement-1301.jpg

 

Cecilia :  'Come back. Come back to me.'

幾年後Robbie輾轉從軍,堅持回到Cecilia身邊的信念支持著他在艱苦的戰亂中往前進。Briony長大後逐漸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本來能去劍橋讀大學的她,為了處罰自己便進入了戰地醫院參與護士訓練。她認為拆散了姊姊與Robbie的她,不值得擁有順遂幸福的人生,她需要為此贖罪。雖然Briony認為她是在贖罪,但在我看來她這樣做只是讓他自己心裡好過些,對於真正因她而受傷的人,並不會因此而得到任何改善。

在劇情的尾聲,Briony終於去向姐姐懺悔她當年所做錯的一切,並承諾會將事實寫下來,雖然Briony得不到他們真正的諒解,但Cecilia與Robbie終於獲得了清白且能夠在一起了。

前一段綠色字的敘述其實是Briony所寫的小說的結局,真實的情況是Cecilia與Robbie皆在戰爭中死去,Briony終其一生都無法為她所犯過的錯有所償還。所以這本小說叫做「贖罪」的原因就在這裡,她希望至少在小說裡,他們是在一起的。


這裡的表現手法讓我想到了《七月與安生》,同樣是演出來、寫出來的的不一定就是事實,小說中的美好有時就是現實中所願的投射,而現實往往是更殘酷的。


"所有的錯誤,一定都會造成它的影響,不管如何彌補都無法補回原來的樣子。"

 

arrow
arrow

    ko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